泡茶,其實我是個門外漢,以前都是同事泡茶我喝茶,對茶壺更是不講究,只聽過宜興紫砂壺很好,好在那裡?不知道!
今年初友人送我一把茶壺,這是他以前長駐大陸江蘇時買的,說叫"大紅袍",大紅袍是壺名勒還是泥料名?我也不知道,更沒再意.不過倒引起我泡茶的想法,剛開始,泡的是"生茶"(老姐送的,叫高山翠玉茶),只覺的苦澀難喝,所以我便放很少茶葉,沖水後也儘快倒出,後來想說生茶如此難喝,便改喝老茶,聽說也比較不傷胃.
老覺的自己泡的茶遠不及賣的人好喝,難倒試喝的跟買到的不同,不無可能,但凡事反求諸己,是自己茶藝爛吧!上BBS找資料,乖乖...茶藝沒找到,倒看到"大紅袍"是一種稀世茶葉名,吶耶庵勒?那我的茶壺是什麼哇哥?跑到誠品翻了一大票書還是沒找到"大紅袍",倒是看倒不少茶壺,還真有趣...,於是跑到玉市逛逛,順便打探一下"大紅袍",果然"大紅袍"也是一種泥料,但所費不貲,真假難辯,甚至也有加入重金屬顏料以求色澤....,哇勒!喝不到好茶沒關係,喝到重金屬就代誌大條啦,本來很想隨便再買幾隻壺,卻不知會不會被騙,甚至喝到不該喝的,只好空手而回,再上網作功課了,這次不上BBS了,看了幾個網站,終於來到"真壺",裡面竟有"大紅袍",而且還是"該人"所鍊,愈想愈糊塗,但也愈看愈明瞭... 不過勒,還是想見識一下真正"大紅袍"(其實是求證啦),於是驅車上台中,兩年多沒到台中了,竟然多了個南屯交流道,害我胡繞一通,總算來到"真壺",所謂內行看門道,我這外行也僅能看熱鬧囉,店內陳列之壺恐怕是我在玉市看到總數數倍之多,實在目不暇給,給我看了兩個下午,總算砸下銀子買了一把顧陸舟的西施壺(大紅袍)(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方小龍的那把西施壺..)及一把方小龍的井漾壺(三代石黃老朱泥),唉!這兩把壺對老壺友來說可能不算什麼,對我一個生手來說好比天價,我可是從來沒買過茶壺的哦.回到家還真是忐忑難眠啊!
為了怕失手(不小心把茶壺驚破了),先拿井漾壺試車囉,泡了三天的水,外加牙粉刷洗及煮壺各一次,總算該上路試車了,原本是想拿來泡老茶,但看了看Q&A,三代石黃老朱泥似乎比較適合生茶,唉!我大概又買錯啦,但若不發揮"壺性",豈知此壺的好壞,所以又把之前的高山翠玉茶那出來泡...
余老有云"三代石黃老朱泥 適茶性寬廣隨和,茶湯敏銳而略帶恬適,柔滑且不失骨氣,似內功高手,外柔而內蘊剛烈之意!" 嗯....有點懂又不會太懂,泡看看再說....
因為是"生手",到底"翠玉茶"喝出來該是個怎麼樣,其時我也不知?但這次我"好像"注意到一點茶湯似乎軟軟滑滑的,是不是以前也有,只是我不會喝茶沒注意到?
第二天,我又泡了一次,但體會不出差異性,因為太久沒喝生茶了,被56兄說中"首先還是要您對常喝的茶品要有一定程度的"熟悉"和"需求"...."
所以我就泡另一泡半熟的茶,這一泡我較常泡,應該比較熟悉,這是天X的茶王,以前在喝很甘甜,其甘甜度一直讓我懷疑有加料,今天一泡,我的感覺似乎甜度較淡,但卻似平均分部於口腔中,但怎麼說還是甜,真的不知如何寫出差異性,而且以前可以泡六泡以上,今天泡到第四泡好像甘甜味就"退駕"了,但這也僅是我揣測....
為了感受這隻壺的"價值性"與"差異性",我重新放入茶葉再泡了一次,第二泡及第四泡我將茶葉掏出放入朋友送的"大紅袍"中(其實到了真壺我就發覺這隻不是大紅袍了),但泡出的茶可說差異性不大(可能我還不太會喝茶?...)
說真的,我有點慌,可能我不會泡茶,什麼茶壺對我也沒什麼影響,看真壺Q&A中,有人買了壺回家一泡就說差好多或說很好喝(不過怎麼好喝似乎也語焉不詳....),我實在感受不出差異性,不知辛苦錢是不是砸錯地方了....
Q&A中提到應以毛茶來試茶壺....,所以我想應該再用翠玉茶試過,該如何試呢?我想了很久決定將真壺的三代石黃老朱泥(以下簡稱A壺),與友人送的的大紅袍(以下簡稱B壺)分別泡上等量的翠玉茶,浸泡相同時間後,倒出作交差比對.
赫!...其結果竟讓我大吃一驚,簡直不敢相信...
以溫茶來說:
A.入口後有一股清香飄蕩在嘴中,茶湯完全沒有澀味,若有似無的微苦,不刻意感覺或唇舌刻意吸允並不會注意到,滑滑嫩嫩的,感覺很好
B.入口後前齒會感到澀澀的,有苦味,注意感覺,其苦味是由前舌下方順著兩邊齒緣慢慢延伸,茶湯雖還能入喉,但感覺不是很好. 哈!...這終於讓我想到之前為什麼會捨生茶就老茶了!
涼了以後:
A.茶杯接近嘴唇時即有一股淡淡的蘭香撲鼻而來,似乎比溫茶時更強烈,茶湯入口冰涼,雖有淡淡的苦味,
很快可以接受,不會覺的不適,也沒有生澀感
B.茶杯接近時刻意仍聞不出有香味,入口後前齒會感到澀澀的,不好入喉,入喉後片刻嘴巴感到澀澀的,喉頭有股沙沙的感覺..
聞茶壺蓋:
其實之前泡生茶唯一感覺不錯的就是聞茶壺蓋,因為茶湯生澀,惟獨茶蓋倒有股茶香,原本以為這種方式不"健康",不足以外人道矣,那知這竟是VIP0056兄的壓箱絕活...
就茶壺蓋香氣而言
A壺每一泡都可以感覺有一股似幽蘭似鮮果的輕香迎鼻而來,只是香氣與層次濃淡之區別
B壺經A壺相比之後,竟不覺的香,以前的熟悉的茶香反而讓我覺得有點甜膩而焦燥
我懷疑會不會是茶葉量不小心弄不對了,因此將茶葉掏出,掏出後,發覺A壺內之茶氣猶如之前茶壺蓋的香味撲鼻而來,而且香味更甚於壺蓋,層次分明,恰如56兄說的有前.中.後段氣味
B壺掏出茶葉後,有股溫熱卻似焦燥之茶氣亦如同茶壺蓋,不一回兒又伴隨著淡淡卻不宜人的磚土味(應是此壺窯溫不足,這一直是我的憶測..)
將B壺掏出之茶葉換入A壺倒入熱水後,倒出茶湯一喝,竟是渾不對味,只覺的舌根及喉頭四週一陣生澀,久久不散,只飲一口便不敢再喝,為免A壺"破功",我儘速將茶葉取出,以熱水洗壺....,而這苦澀味久久不退竟與滿腦子的疑問陪我一整夜...
這樣的結果確實是我始料未及的,我開始思考其間差異性及問題點:
1.兩壺,茶葉相同,茶葉量亦同,浸泡時間亦同,差距僅在容量,兩壺相差不到10cc,茶湯差距應不致於此,(就算有以我一個生手也應該喝不出來才是)
2.茶葉的問題
可能茶葉不是很好,因為我都沒有喝出回甘(我認為好茶葉應可喝到回甘,若不對請指正),但若是茶葉不好,依之前56兄所言,A壺表現應可使好茶更好,壞茶更壞,應該A壺的茶會很難喝才是,未何我於A壺喝不到澀味,莫非A壺有修飾茶湯之功,但顯然與56兄所言有出入,我的三代石黃老朱泥竟可以修飾茶湯,除非已換檔了?...
若是茶葉不差,則B壺便有敗茶之嫌了(不知這是不是你們所說的"敗茶"),但於A壺我也都沒有喝出回甘,所以茶葉應不是很好才是
3.茶湯差距之大歸咎於我,我浸茶的時間剛好適合A壺,不適合B壺,但我先後各泡四泡,每泡時間皆刻意不同,若問題出在浸茶時間,B壺也不可能每泡皆澀,(我兩壺每泡茶湯皆有留下一杯最後又作交差比對)
4.那就是:僅試一次,結果不甚客觀與公平囉....
第二天原不想再泡茶了,因為充滿疑問而且好累喔...,
適巧二姐帶好友到訪,我隨口將昨天結果說了一次,她們都說不會是茶壺的問題,是茶葉量與浸茶時間的問題,我只好再做一次,順便排除昨天第四個問題點.
為了也釐清昨天第一個問題點,今天倒水,我先將熱水倒入一茶海,再倒入壺內以取等量熱水,
同樣泡了四次,結果竟是一模一樣,(只是最後換茶葉的動作我沒再做了)
我想問題點應在第二點了
二姐及朋友走後,我想趁著記憶鮮明時,把結果寫下來了,滿桌茶湯都是涼的,先寫冷茶部份,
寫熱茶時竟不知如何表達,只好再用A壺泡一壺以喚醒腦海中的茶感,順便潤個口,忙於打字,
第三泡忘了倒出,待想到時至少應有五分鐘以上了,入口後只感覺前齒及上顎稍澀,舌根稍苦,仍可入喉,論生澀度還遠不及B壺第一泡,怪哉?
打完字後原本已要把心得放到網上了,但上網一看余老回答我的的Q&A,不禁讓我懷疑之前評比的公正性,
我漏了一點:A壺從未泡過老茶,B壺有泡過幾泡
所以我有點懷疑問題可能出在這裡...又是漫漫一夜
今天,我把B壺用牙粉徹底洗了一次,開水燙了幾次 (有沒有用,我不知道?)
就B壺再泡一次,但茶湯仍有生澀感,至此,這把茶壺我再也用不下去了(原本昨天就要"封壺"的).
在整個測試的過程,心中有種罪惡感,其實,喝茶是個雅緻的事情
真的不該像我這樣子
但想想....
若不如此 以我一個飲茶生手又如何分辨出茶湯差異性?
豈知茶壺好壞對茶湯確實有某種程度的影響?(說穿了是怕自己被騙啦...),
恐怕不知要浪費幾斤茶米後,某天驀然回首才知道問題出在何處?
其實所謂的"茶壺好壞"就像余老說的"純淨之原料、良好的精加工、極緻的窯溫......缺一則劣品矣"
我僅能說我只試出這兩隻壺的差異性,證明我買到的是把好壺(或許B壺是個爛壺,但友人可是誠誠意意的送我哦)
至於其它不同的泥料,會有什麼結果,我也想知道,但我想若我再鑽下去恐怕會散盡家財,也已違背我原先飲茶的目的了.還好,這個神聖使命,在真壺的Q&A中一直有人做....(當然余老居功厥偉,其它前人也很不錯)
之前任憑Q&A中講的天花亂墬(Sorry, 可能用辭不當), 我仍抱持懷疑態度,而且有些也寫的蠻生奧的,讓我這生手無法理解,譬如56兄的"收斂與發散",至今我仍在揣摩....
56兄有云:"茶湯香氣、口感在那部位產生變化,這些要有人指點一下;自悟要好久咧!"
但自己不先試一試又該如何接受別人的指點,
這一試 果然讓我試出蠻多心得,但仍無法言傳,僅能就前人所言一一去找印證,
也試出很多疑問,有些疑問以後我會再一一請教, 有些可能會讓你們這些老手啼笑些非,但還請不吝指正...
籃子兄有云:"錢要花在刀口上,花一分錢要有一分錢的收獲.很多人說茶就是茶,茶為主,茶具為輔,就是用杯子沖也行.當然行囉!(如果您喝的是珍珠奶茶...等等),但如果您喝的是上等的高山茶...等等,那您在壺具上的投資可是一點也省不了!(除非您甘願花三五千元買來的茶,喝起來像三五百元等級).好茶還得配好壺,才能享受舌尖的極致快感!"
我想我已經驗證他的話,也開始想像若是三代石黃老朱泥配上高峰岩茶其甘甜滋味會是如何?....,我曾在真壺喝到高峰岩茶,喝後有一股淡淡回甘從喉底滲出...
Ps:上述泡茶過程是就我習慣之法泡茶,置茶量,浸茶時間可能不甚正確, 我向來置茶量較少,因為我怕茶湯苦.正確置茶量,浸茶時間..等等如何?,希望真壺能再多闢一單元,教我們這些新手如何泡壺好茶,讓老手互相交流,免得像我空有好壺而無好茶藝,不知那天端出讓人貽笑大方的茶湯來